身處2020年的你,也許不曾想過,在那個被眾人描繪無限美好的詩和遠方里,也伴隨著泥土危墻,屋頂和煙囪隨時坍塌漏水等的各類危險。
大山深處,秀麗花海,我們的業主老陳和他的家人們,世代都生長在這樣一片土地上,順遂著從祖輩流傳下來的習俗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。
他說:“有了頂,有了墻,有了灶,就有了我的家”
對故土的眷戀和這棟承載著故事的房子,讓他們放棄了更為舒適的城里生活,要把老房子搞好,要陪在家人身旁,成了老陳一家共同的心愿。
攜手夢想改造家節目組與建筑師顧憶,匠一團隊駐場安徽六安大別山,開始了一系列的拆除改造。
因地質特殊,位屬山坡,我們選擇了天泵進行地基找平,鋼筋加固完成后,繼續用天泵在模板內進行澆筑,冒著大雨匠一的技術人員花了許多心思解決了層出不窮的施工難點。
隨著地基結構完工,施工進度也進入了木結構搭建階段。
木結構施工進程到了中間階段,很多的細節就需要人工在半空中完成,每塊木頭的重量,都給搭建過程帶來了難度,同時大別山的雨也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,雨水順著安全帽帽檐流下,每個在場人員的心都懸在弦上,不敢有絲毫懈怠。
經過眾人齊心的日夜奮戰,花海上空的家逐漸成型。
在后續墻體材料選擇上,設計師與我們經過了多次走訪勘察,最終選擇了在原地附近的泥土作為夯土墻的原材料,新型夯土墻與傳統夯土墻的不同,包括材料、工藝、制作流程、技術細節、模板、夯具等等,使墻面更堅固堅實耐用,更美觀大氣有魅力。
如今有了較好的條件后,即使老屋存在著各類問題,也不容易放心離開這大半輩子的家,發展和鄉情不應該成為對立面,結合這兩點后,匠一的伙伴在考慮地域特色、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的基礎上,實現建筑文化的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,選擇使用本地泥土,進行多次比例調整,即減少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以及環境的污染,也使得大別山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提升。